一、专业定位与专业优势
1996年创办本专业,2001年招收设计艺术学术型硕士,2009年获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,形成涵盖本硕的培养体系。2022年本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,同年的软科评级为A。
图西南交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发展历程
本专业立足于学校百年交通特色和多学科交叉优势,面向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和生态文明下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需求,服务于交旅融合新型城镇化的新时代新场景营造,定位于建成具有“交通+”特色的国内一流环境设计专业,致力于培养具有艺术修养与工程实践、设计思维与传承创新、系统科学与沟通协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环境设计人才。
特色:“交通+环境”特色显著。形成交通引领的西部环境设计、城乡环境设计、文旅环境设计、人居环境设计特色方向,科研与教学相长。
优势1:跨学科交叉优势突出。综合建筑-景观-规划-艺术-设计学方法与知识耦合下广义环境设计专业体系,助力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。
优势2:数字化赋能教学创新与平台建设富有成效。通过国家级、省部级教研和实践平台建设,实现科技赋能数字化环境设计人才能力培养。
优势3:设计实践创新成果丰硕。以国家-地方-行业三级实践创新基地为支撑,通过政产学研协同,形成丰硕研究成果,助推双创人才培养。
二、专业综合改革情况
1、开展“交通+”环境设计教学与研究探索,面向交通强国建设,办出特色
面向国家交通强国战略,依托学校轨道交通优势学科群,突出“交通+环境设计”为主线的培养特色,在多层面植入交旅融合项目,组建特色教研平台,凝炼特色教研团队。2019年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个,2020年建设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个。至今以“交旅融合下的环境设计探索”、“西南山地旅游轨道交通环境场景营造”、“轨道交通TOD环境景观设计”等为主题,开展教改研究和毕业设计,产出系列研究和设计成果获得社会较高肯定。
2、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与课程模块,以文化自信和创新驱动为核心,强本固基
根据教育部《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》等文件精神,按照《西南交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指导意见》相关要求,组建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,2017-2019年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梳理完成培养方案重新修订工作。在专业内涵建设方面,明确核心能力培养目标、知识体系和系统设计方法;在课程模块构建方面,强化设计思维、学科前沿、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的系统融入;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,强调立德树人、师资结构优化和国内外优质设计资源参与。
图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模块
图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构架
3、深化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,融合知识与经验重塑核心能力,以学生为本
跨学科交叉融合,强化专业理论课程与设计实践课程的协同,在一年级通识课后,从二三四年级分阶段导入与能力培养对应的项目,虚实结合,全面提升核心课程的高阶性、创新性、挑战性,如色彩理论结合展示空间设计与陈设文创开发、人机工程学结合列车内部环境调研与舒适性设计、系统设计思维结合游憩环境规划设计、交互设计结合需求分析和设计表达技术,加深学生对环境设计理论的理解掌握,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普遍提高。
图项目驱动式教学
4、构建“政产学研用”协同育人模式,以适应未来转型为导向,多元融通
以课程思政引领,建设多主体、多途径融合多元开放协同育人模式,打造多层次“设计+科研”实践育人平台,与中国铁建、中铁二院、四川文旅、蜀道集团、中建西南院、省建院、市建院、成都高投集团等长期合作,构建了课内实践、课外实践和科研实践多层次育人机制,将“教书育人-科学研究-社会服务”融为一体,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,课程实践成果荣获国家级、省部级奖项百余项,收获积极社会反响。
图“政产学研用”协同育人
三、社会影响与评价
1、学生就业
近三年,就业率和升学率总和超过97%,稳中有升;平均升学深造率为20%左右。就业领域主要包括:房地产业(32.81%)、建筑业(27.23%)、文化类(16.24%)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(8.73%)。根据走访座谈,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指数较高,其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得到用人单位、深造院校和社会的高度评价。毕业生境内升学的院校大部分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院校,如北京理工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江南大学、深圳大学、四川大学等;境外深造的学校多为世界一流名校,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、伦敦艺术大学、爱丁堡大学、利兹大学等。毕业生大多就职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、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、中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、中铁二院等国有大型设计单位
图2018-2020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
2、学生满意度
据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《西南交通大学 2019 届本科毕业生短期跟踪调研报告》,教育教学质量指数 99.29%,对任课教师满意度93.83%,就业满意度90%以上。据西南交通大学就业办对环境设计专业2019届毕业生进行的调查数据,对就读专业总体满意度为98.73%,对就业单位总体满意度100%。